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风采 > 动科情缘 >

我的人生历程

发布时间:2012-03-30 08:59    浏览次数:
       2012年是河南农业大学百年华诞,作为农大的一位退休教师,我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愿河南农大与时俱进,为河南和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人才,成为国内一流的农业大学。现在我虽已年逾八旬,但尚耳聪目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我没有烟酒嗜好,有时学点文学,写点诗词,为的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有一女两男,最大的女儿,她在郑州大学图书馆工作,现已退休,她的儿子于北京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大儿子于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大学数理学院任院长、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儿子为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大学当教师,讲师职称。老二现于郑州市河南工程学院任教,也是教授职称,兼任某房地产公司经理。他的妻子于该学院任副教授,他们的儿子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读大四,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我想这一切的一切都该感谢共产党的领导和培养,也应感谢河南农大校园内勤奋学习的文化环境的影响,才使得我们家成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本营。
       年少展望未来,年老回忆以往。我于1927年农历9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罗村孙家。那是个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南方农村。父亲高小毕业后继续读了一年制的师训班,从此开始了他在农村教私塾的人生道路。与此同时,他除了教学之外,自己也自学中医书籍,终于成了一位中医士,并开设了一个小药店,以此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母亲是家庭妇女,一辈子操持家务。后来由于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全家人逃难到临近的金溪县山里去居住,在那里因营养不良,致使全家五口人都发生疾病,没过多久祖母就去世了,享年仅55岁,非常可惜。她是个非常勤劳持家的人。祖母去世后,我们全家四口人仍住在那里,为了谋求生计,父亲经常带我下乡给当地居民治病,赚些钱粮维持生活,有时还到山上砍柴做饭用。幸好时间不长,日本兵走后,我家迁回到老家孙家居住。父亲每天忙于给前来求医的人治病,因此小药店的生意较好,生活有所好转。父亲平日和母亲和睦相处,相互支持,极少争吵。她一生不吸烟不喝酒,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做医生的人来说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她的言行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常告诫我们要堂堂正正的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解放后父亲参加了中医联营诊所,工作积极努力,奉公守法,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会坚持出诊,因此群众对他的评价很好。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极左路线指引下和家庭成分为工商业的关系,还是受到了政治冲击,被逼停职停薪,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难,为此两位老人只好从卫生诊所迁到农村居住,自耕自食勉强维持生活。有时我也寄点钱给他们使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父亲于平反后恢复了商品粮供应,按月领取退休金,生活有所好转,心情也舒畅多了。父亲于1986年11月23日逝世,享年78岁。母亲于1991年2月19日去世,享年81岁。
       我自7岁开始读私塾,于1939年秋季,12岁时开始离家赴潢溪乡考入余江县第二中心小学读高小五年级,到1941年暑期高小毕业。于1942年春季赴县城考入余江县立初级琴孙中学学习。在上初中的三年里,我当过班长和学生会主席,经过这些工作锻炼,使我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初中毕业后,于1945年春季,我远离家乡考入江西省立南昌一中高中部学习。不过,那时由于南昌被日军占领,南昌一中被迫迁到江西省广昌县白水镇办学。我们家乡到广昌县沿途要经过金溪、南城和南平等县境内,路程大约四百多华里,一路上走走歇歇生活非常艰苦。南昌一中是江西省的一所名校,办学历史悠久,大批杰出科技教育界人士均曾就读于此。自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南昌一中迁回南昌市原校址。那时我们一部分学生随同学校搬迁,于广昌白水镇从水路乘着用大竹杆编成的大竹排,带着行李包,经抚河到赣江一路顺流而下,数天后直达省城南昌。大家一路上观赏两岸风景,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舒畅。迁回南昌后,我在南昌一中继续读了两年,于1948年春季高中毕业。毕业后回余江县当了半年小学教师,于秋季回到南昌报考国立中正大学,被录取到理学院动物学系学习,校址在南昌郊外望城岗。到1949年上半年南昌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南昌大学,理学院迁入南昌市内原南昌工专办学,我继续读了半年,因家中经济发生困难,于1949年寒假时休学又回到故乡余江县当了半年小学教师。到1950年秋季,我又回到南昌大学复学并转入农学院畜牧兽医系,重新从大二开始学习,校址为南昌老飞机场。1952年夏季,由于院系调整,我们牧医专业学生被合并到武汉市华中农学院继续学习。一年后毕业时,我被分配来河南省工作。起初被派到许昌专区农业技术指导站做技术推广工作,后来调至许昌专区家畜人工配种站,任实习畜牧助理员兼该站业务负责人。于1955年调入河南省扶沟种马场任畜牧技术员兼第一生产队队长。继而先后调入河南省郑州乳牛繁殖场任畜牧技术员、郑州牧专任教师。在这几年实际工作中,通过勤奋学习与实践锻炼,使我获得了较丰富的畜牧生产经验并做出了较重要的成绩。于此同时受河南省畜牧局特请为河南省举办了多次大家畜人工受精培训班,全省各地来受训技术员数以千计,使这项当时被称为新技术的人工受精工作在全省各地推广应用。接着又多次举办牛的人工受精培训班,培养了各地派来的技术人员,曾多次受到河南省农业厅和畜牧局领导的表扬和赞誉。先后编写了《家畜人工受精》教材和全国统编教材《家畜产科及人工受精》的工作,并担任该书的副主编,两书均由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因此我被誉为河南省家畜人工受精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自1961年调入河南农学院任教以来,在教学工作中亦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本科毕业生。对家畜产科和繁殖实验室的建立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我所担任的家畜繁殖学和兽医产科学均为畜牧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将课本中科学理论学好学牢,而且要多多参加实际操作,才能学到真本领。例如为了掌握大家畜的发情排卵规律和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必须给母畜进行直肠检查。为此,术者要先将两手的指甲剪短磨光,避免操作时损伤肠壁造成穿孔和死亡,继而洗净手臂并涂上润滑剂如甘油或中性肥皂。再将五指并拢呈锥状,慢慢探入母畜肛门伸入直肠内,将宿便掏出。然后再将手指伸入直肠直至狭窄部,该部游离性较大且肠壁较薄,易于触摸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变化及子宫角的形态状况。检查时,由于又脏又累,每班都会有一部分同学不大乐意操作。因此除了要做思想动员工作外,还要及时进行耐心细致的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艰苦教育工作。此外,为了多参加实际操作机会,除了在学校进行学习和实验外,还要与校外各地的家畜饲养场和配种站联系,建立实习场所,从而使学生都能学到该项技术。因此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且每个学期都有教学任务,或者从事科研工作。
       自从1974年春季,学校迁到许昌农场办学,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以来,我又继续担任了教学工作,有时还到系办家畜配种站上班,为学校附近农村来的大家畜配种进行服务工作,直到1980年左右学校迁回郑州为止。与此同时,我先后由助教晋升为讲师和副教授,最后晋升为教授。1985年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参加的重大科研课题,先后有《河南省综合农业区划》,曾荣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农业区划二等奖,河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调查及品种志编写》,获河南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及河南省农牧厅畜牧局颁发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重大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获河南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并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颁发的科技成果一等奖。先后参加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家畜繁殖学》的审编和《兽医产科学》的修订工作以及合编了《家畜繁殖技术》等专著。主审了全国农民中等学校试用教材《家畜外科及产科学》。于省级以上科技刊物发表畜牧科技论文共计20余篇。此外,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理事、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河南省家畜繁殖学会副会长、郑州市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最后,我想再说几句心里话,在我的人生历程里,在河南农大工作和生活已经整整50个春秋,农大牧医系是我服务社会和报效祖国的工作单位。我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家乐业,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我还要忠心感谢牧医系及牧医工程学院的领导以及那时的同事和广大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此情终身难忘。